我們聽久了海洋的聲音,於是唱出海洋的歌曲;我們看久了海洋的律動,於是跳出海洋的舞蹈…再一次來到港口部落,仍然有夢幻的感覺。記得去年來時,是豐年祭的第一晚,人們跳舞到天明,今年則剛好遇到整個祭典的倒數第二天,更是熱鬧,許多去外地工作的年輕人都趕回來參加祭典。
港口部落是花蓮保留傳統文化較柢固的部落。阿美族男性在傳統上有嚴格的年齡階級限制,每三、四年一個階層,各個階層都有他們的特殊的工作。在八個階級以上的是更年老的長者,他們已經不需要工作,也失去了權力,在整個祭典會場中,被安排在會場中央休息。

細看阿美族的舞蹈,其實難度並不高,步伐也十分簡單,但就是有一種極具力量的美感。跳這種舞蹈憑藉的是極佳的體力與耐力,過程中,青年階級的長者,會適時的鼓勵年輕人,提著「酒桶」(裝著啤酒的水桶),用小竹杯舀起酒,向前用力踏一步,自下舉上向對方致意,這是我百看不厭的動作。 今天也是男性為主軸的最後一天,明天就換女孩子當主角了,因此愈接近結尾,每個年齡階級的人愈使出混身解數,排列出不同的陣式舞蹈,企圖吸引全場的注意,外頭的女性大聲嘶吼為自家的男孩子加油,讓裏頭的舞者跳得更是起勁。
華麗的舞蹈之後,是祭典的結束,各個年齡級的男性仍有「同學會」要開,目的在檢討祭典流程裏的問題、準備隔天的事宜,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聯絡感情。我和同學被一位剛認識的原住民朋友「加走」(台語發音)邀請參加第三階級的同學會,約35歲左右的階級,感想是,新鮮有趣,但言談的內容很「黃」。同學會的表演、言談,大多和「性」有很大關係的連結,或許是酒喝多了吧,沒有了拘束,也或許原住民本來就沒有那麼多的禁忌禮儀,不過並不會讓人覺得厭惡,或許因為是特殊的節日,他們的行為也還有一定的分際

這樣的情況,即使我和同學逛到第二階級的同學會也是一樣,是更長的年齡層喔!約37~40歲的階層,出乎我們的意料,原本以為這個階級的男性會比較「沈穩」的,可是每個大男人就像大男孩一樣,看到女性就興奮的很,表達很直接,唱歌愈唱愈大聲,還表演各式改編過和性有關的歌曲,例如「小貝殼」、「媽媽,媽媽,送我一個蚊帳(台語發音)」---(本部落格屬普通級,不便刊出十八禁的歌詞),很驚人的有辦法將歌曲改編的極有趣味極具創造性,而且,緊緊環扣著「主題」。
這麼驚人的默契,或許和他們的成長背景有關,第二階級的成長過程,和部落有較強烈的聯結,其中一位朋友便提到,以前他們還小時,大人們會在晚上出課題給他們,例如去墳墓裏找某一樣東西--當然是白天被藏好的--在往墳墓的路上,大人會扮成各種鬼怪來嚇孩子,訓練他們的膽量,後來不知怎麼的,這一類活動慢慢消失。真的是驚訝於他們的默契,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羨慕,羨慕他們有這樣的一個團體,可以有如此長時間共同的回憶,可以一同回憶與瘋狂。

第二階級裏有一個大家不陌生的一位明星--宋少卿,^-^,原來他的母親是港口阿美族人呢,而且還是我們民族學院的學長>-<~幾乎是裏面動作最好笑的傢伙,一直為了自己的女友Ruby比自己受歡迎抱怨的喊,「喂,我是明星耶~~」,讓聚會增添了許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