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黑潮,大多時間只是抱持著自己對海的浪漫情懷,一直到開始做《海人》,才開始惡補著自己有關海洋的資訊與知識,試著與《海人》一起進步。

接下來的一期的《海人》將介紹一支紀錄片《產房》。由柯金源先生導演,主角是郭道仁,人稱郭教練,內容主要拍攝一群海洋保育志工,他們藉著上山採集竹子,捆綁成叢,置入海底做魚礁,供軟絲仔(萊氏擬烏賊)產卵。據我們的採訪員美女L看到私房首映後說,很好看。而我則等到2/9十點才看了公視的播映。
從播放的前一天,我這個不在意時間的人,就注意著時鐘,同事美女M說,乾脆定鬧鐘好了,我心裏想,「不需要」,我的心早就整個兒就懸在上頭了。
「真美!」,軟絲仔在海裏悠遊的狀況,好美,這是一開始看到片子,不斷驚呼的。軟絲仔柔軟的身子透著光,優雅的動作著,不論是成群的軟絲、卵叢或剛孵化的小軟絲,都讓人驚艷。原來,郭教練在國外曾經看過人用棕櫚葉做軟絲的產房,一方面可復育軟絲,一方面也可以供人欣賞以發展觀光。後來在台灣東北角金沙灣,發現這裏是軟絲迴遊的重要地點,環境卻不健全,便開始了復育的嘗試。

復育工作開始在1998年,而這部片子持續拍攝到了2006年,工作仍然在進行。陸陸續續的,有許多人加入,例如水下工程蔡書銘,軟絲研究鍾文松,中研院鄭明修,包括提供竹林的阿伯,和持續在一旁精神支持的女人小孩們,大家以不同方式支援著這個工作。
但明顯的,在這件復育工作上,政府沒有正面的回應,甚至防衛的做了攻擊,「竹叢也算是人工魚礁啊,要施放得先經過政府核準才是!!」台灣政府每年花費上千萬放置人工魚礁,施放時缺乏材質、地點的考量和持續的監測,常常在施放時對環境造成傷害。人民自行從事復育的工作,施放自然材質,會腐爛的魚礁,同時進行觀察監測,卻反而遭到質疑,真叫人情何以堪。難怪朋友說,看到政府的一些施政,真想把自己納的稅拿回來。
由於對海洋環境的長期關注,柯導演在片子裏,同時企圖呈現人工魚礁、海上漏油事件、廢棄漁網等問題,片長時間有限,很可惜沒有能夠多做著墨。看著這一群人的努力,真希望自己能有他們的萬分之一,千分之一的貢獻。
天上人間、陸上海裏,努力的朋友都保重了。
●圖片與參考資料來源柯導演部落格「山海經典」:http://blog.yam.com/ke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