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07, 2006

Amis Hip Hop

I wanna introduce a great documentary called "Amis hip hop" for you.That 's about a group of people lived in east coast of Taiwan near the Pacific ocean for thousand years.Their young men try to continue their traditions.This film is full of emotions and the director has a speacfic view but not too serious.You can click the web page of "Amis hip hop".Then you will see this film on web.

在東華bb上看到loy介紹的紀錄片,「阿美嘻哈」,拍得是我莫名其妙喜愛的都蘭。


該說什麼呢??就是那種感覺,我在港口豐年祭也遇到的感覺,一種豐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那種震撼是建立在所有的資訊,所有的人都覺得原住民好可憐,他們被剝削,前途無亮的情況下,突然遭遇那種意識上、感官上的撞擊。他們的極度歡樂朝我迎面而來,而這種歡樂是鮮少遭遇的。事實上,看這部片,我幾乎從頭笑到尾,也就這樣,腦袋裏才清楚那些原本糢糢糊的疑問---相對於種族背景的政治弱勢,身為「人」,阿美族人真的悲哀嗎??我主觀的想法認為,他們有著樂天與開朗的天性,和默契十足的同胞手足,那些(包括我)已經遠離祖先智慧,甚至害怕祖先,遠離親密信賴關係的其他人才是真的悲哀。

雖然我想阿美族人不都認同這一點。最近,一個港口部落的男孩才告訴我,他真正的家在美國。

片子從阿美族人傳統的吟嘯開始,我們到達了有藍天的都蘭。首先,由藝術家Siki介紹都蘭延續了250年的年齡階級,原來,都蘭的年齡階級以五年一級,每一級的名稱以那五年裏發生的大事情命名,例如「拉中橋」是中華大橋落成,Siki的「拉贑駿」階級是以第一個上外太空的中國人王贑駿命名。當畫面嚴肅的推出王贑駿的照片與簡介時,我不禁絕倒。接下來看到都蘭男人跳著女人的阿美三鳳,撐起花花的陽傘跳舞,更是眼睛都要突出來了…還有和著非洲音樂的阿美舞蹈…原來是27歲「拉中橋」階級的青年沈清雄新編的舞。沈清雄是在台北工作的工程師,他描述喜歡回來部落,除了想傳承部落文化,還有一個重點是,回來部落會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與沈清雄的背景相對的是「拉中橋」的領袖Siki(另一個Siki),工作是綁鋼筋,自稱喜歡生小孩、打…籃球、刺魚,最大的喜好是讓人笑到肚子痛。我們從導演刻意安排的場景裏知道,看來開朗搞笑的Siki,有個部份,愛喝酒、不太顧小孩…

相較於其他原住民主題的紀錄片,總是呈現原住民傳統的失落,經濟的潦倒。蔡政良導演在整部片子的比例上,大量強調了都蘭阿美樂天具創造力、瘋狂的那一面,只在片尾與片中少段的點出老人家的期望、「拉千禧」的茫然、「拉中橋」siki的無奈。


我反覆思考著為什麼喜愛這部片子,或許,從導演網誌裏的一段話看得出他思維的脈絡:「深入而全面的田野工作是不可取代的,那是一種長期的身心靈投入, 當你的情感已經跟當地人一樣,對生活的地方有著[同樣(或說近乎同樣)]的深刻情感時,對於當地要怎麼發展,除了有相當的地方知識作為後盾外,還有你那膨湃的熱血情緒伴隨著你工作, 一個人的生命很有限,幾乎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許多社區永續發展的大師推手,許多人類學家終身只在一個地方進行研究與參與社會運動,他對當地的情感已經幾乎如同"當地人" 這是我個人比較認同的方式.」也就是透過這樣的理念實踐,導演長期的進入田野,如他所說的成了「當地人」,因此在他的鏡頭底下,一個個都蘭阿美青年鮮活自然,沒有初受訪問的揣摩造作,他們以真誠的眼神望向好友(導演),而我們藉由鏡頭接收到那種信賴,誤以為是投遞給我們的。

「阿美嘻哈」呈現的拉中橋青年,不只是阿美族人,他們是個個完整的人。

如果你想藉由「阿美嘻哈」看到都蘭阿美族全貌,會失望,但這種期望原本就是荒誕的。導演提供了一種明確的觀點--原住民的部落裏的確漸漸開始有一股力量出現,企圖傳承、重新詮釋自己的文化,以本片來看,就可以看到同時活在傳統與現代的「拉中橋」青年,在豐年祭中以遊戲的方式中融合了存在台灣的幾種不同文化元素做為表演,繼承都蘭傳統年齡階級的命名哲學,他們是活在時代裏的。在這個原住民重新掌握文化自主權的轉捩點上,出現這部片子,紀錄阿美青年的努力,可以說頗具意義與價值;更積極來看,或許「嘻哈阿美」能夠提供給台灣原住民族另一種看待自己的方式。

※片子在網路上就可以看到喔!「Amis Hip Hop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nochi

想跟你說說話
===

看完這篇文字 
想起的是過去在學校所讀的詮釋
如何才能exegesis
如何是in-gesis

******
某個程度上 我是被某些力量抓住和包圍
也因此 看出去的視野以及所思索的問題 
有著始終以來的關注 
也有著無以切入的關注

當關注與關注之間 有了擠壓
思索 其實才又進入另外階段的開始
可我活著的世界 不容這塊區域存有
它也只能始終陰暗埋藏
只能以凝視與喃喃留存
只能沉默 
只是無言

Nochi 提到...

關於詮釋,一些學術名詞,
我是一直沒辦法很深入理解的,
好像總和我隔著一層紗。

如果以這篇阿美嘻哈來說,
我是因為很受到感動才寫下來的。
或許是學美術的背景,
我會一直思考為什麼我會受到感動,
也就是用理性去思考感性的問題,
因為那多少會有脈絡可尋。

再藉由書寫,一次一次釐清自己的感覺。

而關於人視野的問題,
哇,又和美術有關,
一方面和自己的性格有關。
我一直承認自己的無知與偏頗,
但我更相信沒有人是全知的,
我們可以用謙虛的心去學習去表達,
但是,要說自己的話,
就如同創作要有自己的獨特性,
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我天真的想,
如果每個人能誠實地提供自己看到的面向,
看別人的時候,又多些理解與包容,
世界的形象就會更豐富更多彩。

我不知道有沒有捉住妳問題的重心,
只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粗糙的表達出來。

Nochi 提到...

怎麼看自己寫得東西都覺得言不及義,好像碰觸不到核心。

怎麼說「不容這塊區域存有」呢??是因為宗教信仰上的限制嗎??在我看到的你能體會到深沉,或許是因為宗教的幫助,但相對的也造成束縛,是嗎??

現在,或許是時候換我問umi,你到底在追尋什麼呢??

closing time 提到...

強烈推薦一部電影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最近 光點台北還會再上映
或許不嫌棄
我這裡也有啦~~:)

裡頭有著每個不同人所認為的那個重要和別人認為的不重要

或者 那就是大家其實一直都覺得重要的
只是常常小心翼翼 不好意思顯露出來

http://www.j-ent.com.tw/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