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28, 2007

【聚焦】:台灣之光為什麼跑?

很難得,台灣媒體頭條有好消息:
「跑抵紅海--林義傑征服撒哈拉 」
但是,與有榮焉的你,知道林義傑為什麼而跑嗎?

其實他是接受非營利組織「非洲之水」H2O Africa邀請,
與另兩個同伴美國的Charlie Engle,
和加拿大的Ray Zahab,
共同橫越非洲大陸,
企圖藉行動喚醒全球對非洲水源問題的關心。

影星麥特戴蒙也發揮影響力,為這個行動寫了推薦函。


「每15秒,非洲大陸就有孩童因骯髒的水而死去。」



※進一步報導請看: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runningthesahara/
http://www.h2oafrica.org/

星期一, 2月 19, 2007

回頭看教育

由於工作地方人員的重新解組,讓我開始思考了組織的可能,很意外的,也讓我回頭想了過去帶班的經驗。數年前的國中教書生涯讓我非常挫折,很基本的幾個原因是,我盡其所能的備課,卻無法打動學生,再者,是我試著尊重學生,學生卻沒有能夠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

現在回頭看,其實我的方式是學校裡是很「前衛」(或者說不合時宜??)的,企圖以理念、知識去聚合一個班級,尤其是一群青春期荷爾蒙旺盛,又不是自願學習,還被剝奪了許多學習權利的孩子,你如何以理念整合他們??當時只有用自己的情感和時間去耗,磨損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卻也真的換得了學生的信任。

學校當時仍然有能力分班,我非常困惑也抗拒這樣的作法,壓搾前段班的學生,剝削後段班學生的學習權益(例如分配不適任教師,一個學期就換兩個數學老師之類的)。隱隱約約的,我對這樣的不公義,就是排斥,但沒辦法說那麼清楚,只覺得,普通班的孩子也是人,同樣繳費,憑什麼給予孩子不同的待遇。離開教職後,許久沒再看教育新聞,最近在商周,看到幾段很有共鳴的文字:

商業周刊1001期
學校不選模範生 更沒有排名


摘錄:我們很好奇,在丹麥,學校是如何選舉模範生的?當記者詢問克魯時,他無法想像的說:「我們沒有這樣的措施。我們也絕不會這麼做!」原來,丹麥學校沒有模範生這回事,這又是我們另一發現。

哥本哈根大學歷史學家彥斯(Jens Fabricuius Mller)認為,表揚模範生是一種「非常不丹麥」的做法,「我們反對這種做法,我們希望關心那些落後的人。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就是這幾句話。「我們反對這種做法,我們希望關心那些落後的人。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麼環境裡,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表現好的孩子,大多是家庭經濟基礎、家庭教育比較健全的,而表現較差的孩子則在這方面不足。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能夠補足家庭教育的懸殊,而不是加強其差異。

以前在彰化教書時,最明顯的莫過於,後段班的學生,家庭經濟不好,學業成績不佳,也由於成績不佳,又得填私立學校,這是很糟糕的惡性循環。在這個結構裏,還有個問題,縣內公立高中職不足,縣政府缺乏魄力成立公校,我們那一年,甚至多達一半的畢業生只能上私立學校,加上國中時分班的不公義,很大量的學生,被逼得半工半讀,以繳交大筆的學費。社會階級的差異就這樣在基礎教育裏「穩固」的被建立起來,無法動搖。

孩子被訓練的早熟,或許是這整件可惡的事裏唯一堪告安慰的事。

星期五, 2月 09, 2007

推薦紀錄片「產房」

來到黑潮,大多時間只是抱持著自己對海的浪漫情懷,一直到開始做《海人》,才開始惡補著自己有關海洋的資訊與知識,試著與《海人》一起進步。


接下來的一期的《海人》將介紹一支紀錄片《產房》。由柯金源先生導演,主角是郭道仁,人稱郭教練,內容主要拍攝一群海洋保育志工,他們藉著上山採集竹子,捆綁成叢,置入海底做魚礁,供軟絲仔(萊氏擬烏賊)產卵。據我們的採訪員美女L看到私房首映後說,很好看。而我則等到2/9十點才看了公視的播映。


從播放的前一天,我這個不在意時間的人,就注意著時鐘,同事美女M說,乾脆定鬧鐘好了,我心裏想,「不需要」,我的心早就整個兒就懸在上頭了。

「真美!」,軟絲仔在海裏悠遊的狀況,好美,這是一開始看到片子,不斷驚呼的。軟絲仔柔軟的身子透著光,優雅的動作著,不論是成群的軟絲、卵叢或剛孵化的小軟絲,都讓人驚艷。原來,郭教練在國外曾經看過人用棕櫚葉做軟絲的產房,一方面可復育軟絲,一方面也可以供人欣賞以發展觀光。後來在台灣東北角金沙灣,發現這裏是軟絲迴遊的重要地點,環境卻不健全,便開始了復育的嘗試。



復育工作開始在1998年,而這部片子持續拍攝到了2006年,工作仍然在進行。陸陸續續的,有許多人加入,例如水下工程蔡書銘,軟絲研究鍾文松,中研院鄭明修,包括提供竹林的阿伯,和持續在一旁精神支持的女人小孩們,大家以不同方式支援著這個工作。

但明顯的,在這件復育工作上,政府沒有正面的回應,甚至防衛的做了攻擊,「竹叢也算是人工魚礁啊,要施放得先經過政府核準才是!!」台灣政府每年花費上千萬放置人工魚礁,施放時缺乏材質、地點的考量和持續的監測,常常在施放時對環境造成傷害。人民自行從事復育的工作,施放自然材質,會腐爛的魚礁,同時進行觀察監測,卻反而遭到質疑,真叫人情何以堪。難怪朋友說,看到政府的一些施政,真想把自己納的稅拿回來。

由於對海洋環境的長期關注,柯導演在片子裏,同時企圖呈現人工魚礁、海上漏油事件、廢棄漁網等問題,片長時間有限,很可惜沒有能夠多做著墨。看著這一群人的努力,真希望自己能有他們的萬分之一,千分之一的貢獻。

天上人間、陸上海裏,努力的朋友都保重了。


●圖片與參考資料來源柯導演部落格「山海經典」:http://blog.yam.com/ke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