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02, 2008

自由的空氣


離開工作後,
一直思考著離開花蓮的事。
原因很多,
不安、逃避、學習…
自己也說不清楚。

其實都已經斬釘截鐵的和朋友說要上北部學些東西。
前天的訪問,
卻讓我猶豫了起來。



因為O'rip的採訪工作,
我和亞平拜訪「自己家」民宿的書琴,
她正在花蓮溪出海口經營了一個空間,
那裏從窗戶看得到海,抬起頭看得到天空,
桌椅、地板、燈飾、空間…
都是書琴和他的男朋友細心創造出來的。

生活和創作緊密的結合,
我又呼吸到那種自由而新鮮的空氣,
那一開始感動我的。

如果我離開了,
是否會遺忘了一切呢?
所有的所有又可能重新來過?

4 則留言:

mychichi 提到...

「生活與創作的結合」
聽起來真是動人啊

只是不管到哪裡
恐怕也都是在生活

或許你擔憂的
會不會是進入到某個國度後
就喪失了創作的自由呢?

然而
如果是這樣的話
我們可不可以再問
「創作」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
究竟是什麼呢?

Nochi 提到...

一個決定裏頭總是有很多複雜的因素,
說不清楚。

關於「生活」這件事,
對我來說,最難。

之前能夠逍遙自在的過自己的生活,
是因為有些積蓄,
而實驗了固定的辦公室生活,
實在不適合我。

因此,我也在思考未來要過的日子,
兼顧生存與生活。

很好玩,
每個人都在生活啊,
但是就是有些生活「不大一樣」

對我來說,目前生活有兩件重要的事,
的確也和創作有關:

一是在工作中找一種存在感,
當過老師、辦過活動、
寫過企劃、做了些出版、繪畫,
最能讓我覺得自己的心在跳的,
還是繪畫和出版。

這也是我心目中的創作,
(這也是較狹義的創作)
尤其出版時,書籍的紮實感,
很迷人。

二是學習生活的技能,
我自認是一個生活白痴,
那一天才訪問書琴才聊到,
我們都被教育的只會用「頭腦」思考,
身體的技能卻被遺忘了。

我就是一個標準的乖學生,
錯過了很多重要的東西。

心目中的創作,
一直停留在大眾媒體所述的「純藝術」裏,
那種創作停止後就和生活、週遭絕緣的創作。

或許正好到花蓮才思考到自己思想的侷限,
看到人們在生活中,
與自己的週遭環境互動這種創作模式,
因此很吸引我。

那天我問書琴,
為什麼能把環境佈置得如此有創意?
她回答,因為「窮」和「緩慢」。

窮的要件我是有啦(哈),
而如何活得細緻而有創意,
大概是我這個莽女子要摸索的。

mychichi 提到...

哈哈!

太好了
我也具備「窮」這樣的條件說
呵呵~

不過說到「創作」
我覺得妳很棒的是
不只是「文字」
還擁有使用「圖像」的能力

另外
妳把「創作」跟「存在感」連結
這也很有意思耶

我在想
有沒有一種事業
或者說
現在的許多服務業
所提供的
也是協助大家透過「創作」
來獲取「存在感」

Nochi 提到...

我不知道一些手工藝操作算不算mychichi描述的具存在感的創作。我因為沒有把產業和我自己的創作理想放在一起想過,所以在我的腦袋裏搜尋不到資料庫。

不過,倒真的會想是不是可能在花蓮創造一些比較優質的「小」產業,這個部份要再多思考。

另外,我自己的缺撼部份,我想或許也是很多人缺撼的,我在北國風情網站上剛好看到這篇文章,[人人動手做工藝」http://tw.myblog.yahoo.com/yolanda-chen/article?mid=8081&prev=-1&next=8026,就描述到美國教育體糸較缺工藝這一塊。

台灣的教育體制又仿自美國,精神大致相當,再加上考試制度,更是不重視美術工藝課程。

這樣較不平衡的教育體制,也影響了人的全面的發展。我自己則希望可以多少靠自己後天教育自己,看能不能讓腦袋別只用一點點,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