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02, 2006

好吧,還是反省一下

就如同余老師所言,
相對於社會常貫輸給人們的價值,
其實人的需求不在to have 而是在to be,

偶爾認真,偶爾不認真關心的是人類存在的問題,
雖然想打入自然關懷的領域,
但是對於自然科學的技術知識太少了,
也沒有跨入的意志力。
但就這種對人類存在本質的關心,
其實和我們對待自然的態度有相當的關係,
意思就是說,當我們認識自己真正的需要時,
進而獲得滿足時,
我們就會對環境好一些。

是否,
人類只要有創作、欣賞體驗世界的能力,一種感性,
批判主流媒體給予的價值,一種理性,
就能在簡簡單單的生活裏得到快樂,
認識當代社會裏的種種生產,
許多都是不必要的浪費,
我天真的想。

自然關懷的路曲曲折折,
人類對待自己與對待自然的哲學如果能夠好好探討,
應該是解決問題的出路之一。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自然關懷...
下回拿一些書和文章給你看看
之前在台北 接觸的其實多事走向哲思路線的自然人.生態人
我好像是因為這些人、文字和談論 
才對於自然的東西 有了更多的思索和反省

今天跟你聊天 很開心
謝謝你 總是給予許多的幫助和思考刺激

Nochi 提到...

好啊,如果方便的的話。

小米太客氣囉,我實在也沒說什麼。其實每次看到妳那麼勇於提出問題,我都覺得汗顏。真正在追尋的人,應該是像這樣的吧。我自己臉皮又薄,又自我中心,表達能力也不好,妳的精神才是我學習的對象呢。

Unknown 提到...

這學期我們所上的老師推薦我們看三本重量級的書,也許也可以提供給你參考:
1.生態擴張主義
2.自然經濟體系
3.自然之死
這些書我自己也還沒看完,不過相信都會值得一讀。

Nochi 提到...

^-^謝謝囉。

下午跑去圖書館再翻了一次馬斯洛的自傳,關心的是人類自我實現的問題。記得紀駿傑老師曾說過,幾個發展中國家環保運動失敗的實例,質疑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似乎意指著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在滿足低層需求之後,並沒有更進一步的追求,更缺乏對社會、環境的關懷。

但事實上,在這次關於遷移東部居民的幾個訪談過程中,我發現傾向能獨處,聽到自己聲音的移居者,都是能關懷自然的人,都蘭麗純用廢棄的材料創作,泰安部落的邵大哥買了座山放任她生長,泰迪做的是海洋教育的工作…因此我想,自我實現的人,是能察覺自我與環境是一體,不可分割的,在當中,他們會超脫社會既定的利益導向,去得到自己心中真正的財富,這是一種自利,但卻不同於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