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2, 2006

騎車嘎拉遊崇德(二)

離開新城鎮上,回到大馬路,
抬頭一看,
就是亞泥工廠巨大的妖身,
旁邊的山頭已經會挖得面目全非,
亞泥還算聰明的栽種了些樹木遮掩。

上太魯閣大橋,往崇德,
一見到德基力標誌(舊名,拼音大約如此),
便往右轉入村莊內。

裏頭有很多悠靜的小道,
適合自行車漫遊,
很舒適。
原本試著往海邊走,
不過,又看到了到處都有的奇異聚會所,
便還是轉了過去。

底下有幾個年輕人在喝酒,
兩個小朋友自己玩自己的,
前頭有幾個招牌在抗議中華電信佔用了個叫「一江」的土地。

沒有試著和這些年輕人說話,
或許覺得這時喝酒的人太鬼混。

繼續往前行,
有甘蔗田、花生田,
路旁有人在吃午餐,
招呼了我一下。
我毫不客氣的就坐了下來。

原來是三個太魯閣族的「巴依」(阿姨)和兩個年輕人在整理土地,
其中一個巴依已經89歲了,
是民國七年出生的,
以前住在天祥,
十五歲才和爸爸搬了下來。

另一個八依是這裏的地主,
很認真,
田裏種了樹豆、白菜、花生、韭菜…
還養了雞、蝸牛、小山豬。
大家都是來幫忙她收成花生。

一個年輕人幫我舀了飯,
他的眼睛似乎有些問題,
可能是工作上的傷害??
一路上其實沒看到幾個年輕人,
或許是因為自己身體的殘缺,
才留在部落。

吃一吃,
突然發現有塊肉有牙齒,
問了一下才知道那是田鼠,
巴依說我可能不習慣吃,
但我還是禮貌上吃一塊,還不錯。

那幫我盛飯的年輕人說,
以前和父親會上山打獵、放陷阱,
會獵到松鼠、飛鼠、白臉的狐狸、山羊,
不過現在會被警察捉,
要小心一點。
後頭的小山豬就是他放陷阱捉來的,
他都會拿地瓜菜餵牠。
之前曾幫忙做太魯閣上面的步道,
不過現在沒有工作,
也有想過要上台北做木工,
不過暫時就待在部落,
沒有事便來幫巴依工作。

說一說,
他去買了瓶米酒自個兒喝,
又拿三瓶紅茶請巴依,
巴依很準時的一點就開始工作,
這似乎是部落裏普遍的狀況,
老人家自律能力很強,
年輕人反而有種無奈、沒有方向的感覺。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nochi 果然很強
我後來 幾乎都吃素
若有吃葷 頂多吃魚
也不是特別為了什麼因素
就只是不對胃口罷了
所以 到很多部落或遇到以前的原住民同學
只要一吃東西 都很尷尬
那時候 我跟教會的阿姨們說
只有阿美族的飲食最適合我
所以 無論如何 我一定要努力讀書回花蓮

看著nochi的筆記
我想 我也該去弄台腳踏車
從現在住的地方 
其實可以往五股八里淡水那邊去
猛一點的話 還可以去三峽

可是 還是最懷念花蓮

ps. 現在學校幾個課阿?

Nochi 提到...

騎腳踏車的感覺真的很棒,
不過那些砂石車的威脅感著實讓人不舒服。

我也覺得花蓮好單純,
連道路都是,
呵。

現在修兩門創作,一門理論(美學),
沒有去旁聽什麼課,
很可惜,
或許該注意看看。

匿名 提到...

nochi

你的腳踏車之行
就是最好的一堂課程阿
那是很多課程都拿不到的智慧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
課堂上的東西 是在學習一種整理功夫
而真正的智慧和創作
(狹義的藝術創作或知是生產)
卻是得看一個人在其生活、閱讀、反思之間的互動之後所能生產的東西

超羨慕你的~~~

=====

ps.我這邊有一本《太魯閣事件紀念論文》,你可以先拿去參考看看.下次回花蓮幫你帶回去,大概是月底或12月初. 若你或誰來台北,有聯絡上,再順便拿回去研究看看,喝呵!

Nochi 提到...

我也很認同妳的體會,
上個學期離開了學校,
才莫名其妙的領受一些事情。

一些生活中的智慧,
那是在琢磨我整個人的,
而不只是以知識、語言單面向的、片面的去填充刺激我的腦袋,
當然這也有必要性,
但也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它並不是唯一或者最好的。

騎著腳踏車以緩慢的速度去看世界,
再加上休學期間學到的一些應對能力和態度,
讓我覺得簡簡單的旅行就十分美好。